Chinese | English
深刻理解“三严三实”的历史渊源和丰富内涵

2014年3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三严三实”仅仅24字,但言简意赅、内涵深刻、指向明确。“三严三实”来自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贯穿着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内在要求,体现着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和政治品格,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建设理论,明确了领导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既继承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又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为加强新形势下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是新时期加强作风建设的行动指南。

一、“三严三实”的历史渊源

高度重视思想作风建设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非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标志。回顾我们党九十四年的辉煌历程,可以说基于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指导和工人阶级先锋队先进性的“严”和“实”的作风建设,是确保始终保持党的纯洁性、战斗性,不断取得中国革命和建设胜利的根本原因之一。

首先,“三严三实”是我们党作风建设优良传统和新的实践的理论创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并着重指出这三大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三个显著标志。“三大作风”对于保持中国共产党的无产阶级性质,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核心针对党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出现的新问题,十分重视作风建设,尤其党风廉政建设,邓小平指出:“为了促进社会风气的进步,首先必须搞好党风,特别是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同志以身作则。”“极少数党员、干部的不正之风,非常不利于恢复党在群众中的威信。我赞成陈云同志讲的,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非常严肃地把党的作风建设提高到了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

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党的作风建设的各个方面提出了全面要求,提出“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求共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加强党性锻炼、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等一系列重要思想,对党的作风建设提出了严的要求。

进入新世纪,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央领导集体则结合时代的新特点和新要求,提出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牢记“两个务必”,强调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在各级领导干部中大力倡导真抓实干、务求实效,顾全大局、令行禁止,发扬民主、团结共事,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等良好作风。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秉承了党的历代领导集体高度重视作风建设的优良传统,对作风建设频出重拳。颁布了“八项规定”,中央高层首先带头转作风树新风;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系列讲话,系统阐述了新时期作风建设的新要求新部署;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出重拳整“四风”;在教育实践活动中鲜明提出“三严三实”,确立新时期作风建设的新思想新要求,丰富和发展了党的作风建设理论,把作风建设提到一个新高度、新境界。

从以上对我们党加强作风建设的历史和理论脉络的梳理,我们可以这样说,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同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从各自的时代特征出发,创立了既相互联系又各具风采的党的作风建设思想理论,它们共同构成了“三严三实”作风建设新概括的理论基础。而“三严三实”的提出,既是我们党的作风建设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新形势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党的作风建设理论的传承与创新。

其次,“三严三实”作风建设理论的提出,有着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与中华文化血脉息息相通。中华传统文化重视道德人格的修养,特别是官德官品官风的修养,对修身做人、为官用权、干事创业等方面有严格的要求和约束。做官先做人、做人必修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念追求,指引着历代仁人志士在身心的修养磨练中增长才干;为官贵在严、为政要在行,“清、慎、勤”的要求告诫,提醒着各级官吏律己用权、公私分明、廉洁为官;谋事须为民、干事重落实,“修学好古,实事求是”的提醒强调,渗透于古往今来循名责实、实干兴邦的治国理政实践。这些优秀文化价值,直到今天,依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第三,“三严三实”作风建设理论的提出,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迫切要求。十八大之后,通过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反对“四风”的洗礼,党的作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转变作风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更不可能一蹴而就。不敢腐的大气候已经形成,不能腐的制度体系还在完善之中,不想腐的道德建设还需下很大功夫。因此,为防止不良作风反弹,确保作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迈上新台阶,习近平总书记又对党员干部敲响了“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警钟,提出了自觉践行“三严三实”作风建设的新标准,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把“三严三实”作为作风建设的基本遵循,作为党性修养和道德修养的价值指向和内在规范,坚决破除“四风”之弊,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推进中华民族复兴伟业不断前进。

二、“三严三实”的丰富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对“三严三实”做了深刻阐释,要做到“三严三实”,前提和基础就是要准确把握“三严三实”的本真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严以修身,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我的理解,在“三严三实”要求中,总书记首先关注的是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政治立场、政治信念、思想道德问题

严以修身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继承。十三经之《礼记·大学》中讲到,“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要求“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纵观我国传统文化,尤其儒家教育观尊崇“修身”,以塑造人格为首要目的的教育起点与底蕴就是“修身”。在儒家看来,“修身”被视为“齐家”的基础,“齐家” 同样又成为“治国”的前提,而只有“治国”之后才可做到“平天下”,“修身”是摆在第一位的。所以,世人不论高低贵贱,都需从“修身”开始。

我们党讲“严以修身”,不仅富含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蕴,而且体现共产党人的鲜明政治追求。毛泽东同志在纪念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时讲到:“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共产党人讲“严以修身”有着比普通人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就是要做一个有利于人民的人,就是要提升思想道德境界,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三个自信”,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严以用权,就是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我的理解,严以用权是领导干部履职尽责的规矩底线。什么是权力?简言之,是被赋予的配置资源的力量和管理社会的责任。权力因为自身所具有的强制性和非对称性必然带有建设性或者破坏性。因此,必须要有正确的权力观指导用权。所谓权力观,是指人们对权力的总的看法,包括对权力的来源、掌握权力的目的、行使权力的方式、为谁掌权、为谁服务等问题的认识和态度。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政党,对权力观有着不同的认识。在历史上,剥削阶级的权力观主要有奴隶主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的“君权神授论”以及近代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论”。两者都是唯心的,在本质上都是剥削阶级意志的体现,都是以论证私有制存在的永恒性和合理性为目的的,因此都是不科学的。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人类历史的创造者,论证了人民群众是国家一切权力的主体和最终来源。这一科学权力观,在工人阶级政党的执政实践中,又进一步得到了丰富和完善。中国共产党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概括起来,就是将“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牢牢地镶嵌在党的执政理念之中。

掌好权、用好权,一是要明白权力是谁给的。和中国历史上任何朝代的统治者不同,共产党人的执政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这就决定了权力的服务对象是人民。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符合人民的利益。向人民负责,这既是共产党人权力行使的出发点,也是权力行使的归宿。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权力只能为人民谋利益。我们高校领导干部的权力,是党和政府、人民群众给予的管理和服务职能,体现的是全校教职工和学校党委的一种信任和重托,必须为师生的利益用权,必须为学校事业的长远发展用权,不能成为谋取个人私利的工具。

二是在用权时要守规矩。孟子说过:“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没有与生俱来的权力,也没有不受监督和制约的权力。权力的边界就是法制,权力运行要遵循法律的轨迹,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法无授权不可为”,任何级别的领导干部都没有法外之权。领导干部必须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主动把权力限制在“制度”的笼子里,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所有的领导岗位都有权力,领导干部都要按照有关规章制度办事。

近平总书记指出:“严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我的理解,就是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严守党纪国法的红线,做到言不出格、行不逾矩。这是对古今修己正身之道的凝练和提升,更是共产党人永葆政治本色的内在保障。我们党之所以能在90多年间始终成为领航中国的坚强领导核心,带领全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除了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严密的组织体系,依靠的正是严明的纪律和规矩。“举头三尺有纲纪”,党员干部只有常怀对规矩的敬畏之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做人不“妄为”、有权不“任性”,赢得群众信任与支持。欲明人者先自明,欲正人者先正己。”领导干部能否严以律己,关乎人心向背,也影响着政治生态与发展大局。“严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人不以规矩则废,党不以规矩则乱。“严”字当头,领导干部应从自身做起,自觉做遵纪守法的模范。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严以律己,贵在防微杜渐。清廉之行,方有清正之誉。严以律己,重在知行合一。这就需要领导干部从小事做起,从点滴抓起,慎初、慎微、慎独。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修为政之德,才能筑牢思想防线,恪守法纪底线。唤醒党章党规意识、推进制度创新,把纪律和规矩挺在法律前面,挺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前沿。“骥走崖边须勒缰,人至官位要缚心”。严以律己,是摆在所有党员干部面前的一道永恒课题,值得时时警醒、事事谨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谋事要实,就是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谋事要实是实事求是的体现。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告诉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是我们党一直以来坚持的思想路线和工作作风。实事求是体现在认识事物的出发点上,就是要求我们要从实际出发来认识事业和工作;实事求是体现在实际工作中,就是要求我们的工作要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谋事要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论的应有之义。谋事不实,必然导致劳民伤财,败坏风气,危害甚重。我们只有坚持谋事要实的思想观念,践行谋事要实的行为作风,把遵重客观发展规律作为基本前提,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最终目标,秉承科学精神,统筹兼顾,才能把本职工作做好,才能使人民群众都能受到改革成果的惠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业要实,就是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我的理解,就是实干,抓落实,敢于直面问题和矛盾,以锲而不舍的精神,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努力解决困难,实现既定目标任务。“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一切难题,只有在实干中才能破解;一切机遇,只有在实干中才能把握;一切愿景,只有在实干中才能实现。

创业要实,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领导干部要把工作的出发点放到为党尽责、为民造福上,而不是树立自身形象、为自己升迁铺路;把落实的落脚点放到办实事、求实效上,而不是追求表面政绩,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把重点放到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打好基础上,而不是盲目攀比、竭泽而渔。共产党人的政绩,说到底就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不仅要干当下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实事,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还要利长远,注重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创业要实,前提是要真干事。“干事”是干部的天职,“担当”是干部的使命。如果只食俸禄,不理政事;只坐位子,不担责任,就永远不可能为党为人民建功立业。纵观历史,惟此一“实”字,乃谋事之基、创业之根、做人之本。今天,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实不仅是干事创业的基本要求,更是一种历史责任。能不能求实、务实,能不能唯实干、重实效,见证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更检验党性与品行。

创业要实,关键是要会干事。领导干部仅仅有干事的激情和愿望远远不够,还要有干事的能力和实力,既要“勇于直面矛盾”,还要“善于解决问题”。否则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尴尬状态,甚至沦为“空谈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创业是态度,创成业是能力。这需要领导干部一要用心,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奋发争先的热情去勤奋工作,开拓进取;二要用智,多学习、勤思考,用学习成果指导工作的开展,把实干精神与科学态度结合起来;三要用力,吃得了苦,挑得起担,在谋求发展上避虚求实,不退缩,勇于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人要实,就是要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白,公道正派。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保持力度、保持韧劲,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断取得作风建设新成效。”我的理解,首先要做到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党章明确规定,共产党员要“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这不仅是对每个党员提出的政治规矩,更是党员干部必须遵循的党性原则。忠诚老实,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在政治、思想、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言必信、行必果,以行动表明态度、用实践兑现承诺。绝不能对党阳奉阴违,做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两面人”。习总书记指出:“老实做人、做老实人,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内在要求,是领导干部‘官德’的外在表现。”这就要求领导干部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始终坚持把诚实务实作为个人立身处世的基本准则。老老实实做人,既是一种高尚的人生态度,更是一种严谨的道德实践,必须从平凡小事做起,在点点滴滴中体现。

做人要实,还要求党员干部襟怀坦白,公道正派。“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襟怀坦白就要坚持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不搞“小山头”、“团团伙伙”,始终在大局观下干事创业;就要虚怀若谷,有容人容事的气度和从善如流的品格,善于团结同志共同干事创业。公道正派就是要在原则与感情发生冲突时,处理问题出自公心,以应有的人格魅力树立良好形象;对错误言行和歪风邪气,不骑墙、不回避,敢讲真话,始终保持一身正气。(摘自5月29日李贵富书记《聚焦教育主题 把握内涵要求,努力形成“三严三实”的新风正气》党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