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对我来说是最好的一年,今天有最好的消息,这让我更加坚信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马和,英文名ALBETTAR MAHER,这段中文是他9月3日发表在自己朋友圈里的感言。这位叙利亚小伙来中国留学后惊喜不断,连他自己都难以置信。如今更是成为母校兰州理工大学留学生圈里的红人,2018年度中国政府优秀来华留学生奖学金获得者,他成为该校自招收来华留学生以来首位获奖者,也是今年省属高校中唯一获得该奖项的人;同时在今年的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TI杯)全国总决赛中,他的团队获得二等奖。马和说,这一切的成绩都归功于来到中国留学,是这里让他有了更好的成长机会。 来华七个月攻破听力障碍 深秋的午后,暖暖的阳光洒在遍布金黄树叶的校园小道上, “这是我们校园最美的时候,很高兴认识你!”面带灿烂的笑容,操着一口流利的汉语,记者在兰州理工大学彭家坪校区见到了这位学霸级的留学生马和。一张口完全无障碍的汉语交流,让记者不免有些吃惊。马和则笑着说:“说得好吗?我买菜的时候,菜贩也这么说。” 三年前,还在埃及从事IT工作的他在一位好友的介绍和建议下,选择来中国留学,成为了兰州理工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硕士研究生,26岁的他第一次踏入这片陌生土地,甚至不知道“China”就是“中国”。为了打破与别人交流的障碍,也方便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他开始每天学习练习、汉语,语言、声调、情感,听力、口语、写作,一样都不能落下。那时,在他看来,“汉语是世界上最难学习的语言”。在自己的努力和学校老师、同学的帮助下,他的汉语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来校七个月后,他便以270分的成绩通过了汉语四级水平考试(一共六级)。正如他的好友罗梦楠所说,马和是一个特别勤奋的人,研一的时候汉语学得特别勤快,学习了一年汉语就能参加学校的诗词朗诵大赛,还凭借一首《水调歌头》获得二等奖。 爱上中国文化 在兰州理工大学的学习生活中,马和渐渐“爱上了”中国文化。他喜欢听中国相声、喜欢看中国武术,曾参与学校武术表演活动。在2017年国际文化交流节中,他和搭档一起进行了相声表演,并担任了学校国际文化交流节主持人。2018年,马和获得了甘肃省来华留学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讨”征文比赛优秀奖,他还参加过中国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和“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活动。 马和说,可能因为来到中国首先熟悉的是兰州这个城市,所以对这里感情格外深,有时到外地去参加比赛时间稍微长一些,就会很想念兰州。觉得这个城市虽不如北上广那些城市繁华,但这里的人却很亲切,如同自己的第二故乡一般。他非常喜欢在兰州理工大学的学习生活,老师们对他们这些来华留学生无微不至的照顾,让他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配套设施完备的宿舍、高大上的图书馆、风景如画的校园环境,让他觉得自己来这里留学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专注于学习,把握每一个成长机会 因为从本科开始一直从事IT行业的学习和工作,所以在读硕士之前马和就有良好的计算机编程能力,他曾获得美国CISCO公司网络专家认证证书,进入兰州理工大学之后他仍然认真学习。今年,马和所在的团队耗时5个月完成了项目 — —《基于Niag-ara框架的黄河水文水质监测及应用》,凭借优秀的创意、先进的物联网架构以及时尚的界面设计,该项目获得了西北赛区复赛特等奖,并成功晋级全国总决赛,最终获得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二等奖。 今年,马和获得了“2018年度中国政府优秀来华留学生奖学金”,奖励人民币叁万元。这是兰州理工大学自2012年招收来华留学生以来,首次获得该项奖学金,在省属高校中也是凤毛麟角。兰州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直属党支部书记任鹏说,这个奖项的评选非常严格,能够获得非常不易,这与马和超一流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积极担当文化交流使者是分不开的。 据了解,中国政府优秀来华留学生奖学金,是教育部为培养更多知华友华、品学兼优、成绩优异的国际优秀人才而设立的奖学金项目,2018-2019学年面向全国高校共提供162个开放名额。对此,马和表示,能够取得这些成绩,要感谢导师给他很多成长和学习空间,引导他们团队提出更多创新的想法。 毕业后要留在中国 在去过北京、深圳、无锡等城市后,马和对中国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中国的经济发展很快,我喜欢这里的文化,也喜欢这里的人热情好客。”他说,还有这里的美食也很多,如手抓羊肉、饺子、海鲜。便利的电子支付和网上购物,发达的交通系统和数不胜数的美食,这些都是他爱上中国、毕业后选择继续在中国工作的原因。 丰富的专业知识、流利的汉语表达和热情开朗的性格,让马和从容地面对毕业,今年研三的他已经收到了来自北京、上海、深圳、四川等七家公司的offer,他也正在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工作。他说: “我想继续在中国从事软件开发,以后有机会的话我也会从商,中国的一带一路,给我们的国家提供了很多发展机会,我希望能帮助更多人了解中国,也能让自己学到的知识帮助到我们的国家。” 文/图 兰州晨报/掌上兰州记者夏苗 |